技术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理论经济学基本原理,研究技术领域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研究技术领域内资源的最佳配置,寻找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以求可持续发展的科学。
课程性质
在中国的经济管理学科中,至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哪一个学科像技术经济学这样具有更强烈的中国特色。或许,这正是技术经济学科兴旺发达、长盛不衰,成为中国经济管理学科常青树的本源所在,也是一代代技术经济学者矢志努力的灵魂所在。
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属管理学门类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具有中国特色和交叉学科特点,研究宏观、中观、微观的技术经济问题,占据了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位...
技术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理论经济学基本原理,研究技术领域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研究技术领域内资源的最佳配置,寻找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以求可持续发展的科学。
课程性质
在中国的经济管理学科中,至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哪一个学科像技术经济学这样具有更强烈的中国特色。或许,这正是技术经济学科兴旺发达、长盛不衰,成为中国经济管理学科常青树的本源所在,也是一代代技术经济学者矢志努力的灵魂所在。
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属管理学门类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具有中国特色和交叉学科特点,研究宏观、中观、微观的技术经济问题,占据了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位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经济知识对提高个人素质,完善知识结构,树立经济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适应社会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经济学是研究技术与经济最佳结合、协调发展的条件、规律、效果及实现途径的一门交叉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理论性。
本课程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1. 本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了解技术经济分析的基础知识,理解投资项目决策的基本理论,掌握经济效益的评价方法。以市场为前提,经济为目标,技术为手段,对多种技术实践方案进行经济效益比较、评价和优选,做出合理判断,最终获得满意的方案,解决实际的技术经济问题,培养学生的经济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为今后从事技术经济工作奠定基础。
2. 本课程教学要求
本课程要求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正确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用系统的观点去研究技术经济问题,防止只注重理论和方法而忽视其应用的倾向。
3. 本课程学习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技术经济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熟练地运用技术经济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来研究、分析和评价各种技术实践活动,以获得经济效益满意的方案,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技术经济问题的能力。勤于动脑,运用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实际的工程案例,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并积累丰富的经验。
课程参考书籍
1. 陈立文,陈敬武主编.技术经济学概论(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2. 张金锁主编,陈立文副主编.技术经济学原理与方法(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 吴添祖主编.技术经济学概论(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编著.技术经济学学科发展报告(2011-2012).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5. 傅家骥,仝允桓主编.工业技术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6. 雷家骕,程源,杨湘玉编著.技术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 技术经济学编写组编.技术经济学原理与实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8. 傅家骥,雷家骕,程源著.技术经济学前沿问题.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技术经济学与下列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1. 技术经济学与运筹学、系统工程的关系
运筹学和系统工程都是现代管理方法的科学,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规划管理。技术经济学要应用其理论和方法,来处理技术经济问题。技术经济学引入运筹学和系统工程,将使技术经济学理论更丰富,方法更完善更科学。
2. 技术经济学与经济效果学的关系
这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性质上看,技术经济学是技术与经济的交叉,而经济效果学属于经济学范畴;从内容上看,技术经济学主要研究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的对立统一规律,而经济效果学主要研究经济效果和经济合理性。
3. 技术经济学与决策科学的关系
决策科学关系到整个经济活动过程,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价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不仅决策科学把技术经济作为手段,而且技术经济也要依靠决策科学为指导。从管理就是决策,而决策就是选择这个意义出发,技术经济学的核心研究内容是技术经济方案的评价与选择,因而技术经济学和决策科学息息相关。
4. 技术经济学与管理科学的关系
技术经济学是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科学,管理科学则是注重人的因素而组织和协调社会活动及规律的科学。就管理科学的理论、内容及方法来讲,管理与其说是一门科学,倒不如说是一门“艺术”。管理科学的有些理论和方法对技术经济学起到指导的作用,而技术经济学的某些方法也可被管理科学所借鉴。
5. 技术经济学与生产力经济学的关系
生产力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物质生产,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体中社会生产力的组成要素(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组合形式(生产力要素的质态组合—— 结构;生产力要素的量态组合—— 规模;生产力要素的空间组合—— 布局;生产力要素的时间组合—— 时序)、关联结构及其运动规律为对象的,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论科学。显然,在研究生产力时,必须密切联系生产关系。但是生产力的发展并不完全依赖于生产关系的反作用,而是有它自身矛盾变化、发展的规律。生产力经济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后者是研究自然界本身的运动规律的科学。而生产力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应用自然科学的成果,与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结合,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技能,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
技术经济学也是以经济角度考察生产过程中人对自然的关系及其运动规律为对象的经济学科,但是它们之间还是有重大的差别。技术经济学是一门兼有理论但属于实用性、交叉性的边缘学科,它既研究泛指的技术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通过技术创新、扩散、转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又研究具体的技术选择、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生产力经济学是一门兼有理论与应用两个方面,但以理论为主的理论经济科学,它侧重于理论与应用结合中的基础理论方面。技术经济学研究生产力多要素之间的具体联系及其在技术实践中的可行性。而生产力经济学研究生产力要素之间最本质的联系,即一般规律。技术经济学同生产力经济学各有各的重点,并在各自的侧重点上延伸,并为对方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互相补充的关系,彼此相得益彰。
6. 技术经济学与技术科学的关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也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19世纪科学技术还不甚发达的时候,技术经济学还不可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存在。进入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技术经济研究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技术经济学才在我国逐渐形成和发展;国外未形成独立的学科,但其研究的内容,大都散布于工程经济学、技术评估学、计量经济学、费用效益分析及各有关的技术科学等学科内。从这个意义上讲,技术科学的发展是技术经济学的基础。反过来,技术经济学的研究也为技术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通过对技术经济学的研究,我们要在熟练掌握技术经济学理论、方法与技巧的基础之上,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与企业生产、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7. 技术经济学与数学、计量经济学、计算机技术的关系
数学、计量经济学、计算机技术是技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工具。近年来,由于运筹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应用数学和计量经济学、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技术经济学的研究不管是在深度还是在广度上都有很大的发展。同时,技术经济学的研究,也给数学、计量经济学、计算机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讲,也推动了数学、计量经济学、计算机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