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介绍 学 分:3学分 学 时:48学时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全校大一学生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高校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与法律教育的主渠道之一。 本课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理论与实践的课程。它的目的和任务在于帮助和指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有关...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介绍 学 分:3学分 学 时:48学时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全校大一学生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高校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与法律教育的主渠道之一。 本课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理论与实践的课程。它的目的和任务在于帮助和指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有关人生、理想、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以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逐渐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修养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 该课程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引导大学生完善四种认识(认识社会、高校、职业和自己),学会四种技能(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和如何交往),帮助学生了解时代对他们在思想、政治、道德、法制观念和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的理论体系和加强思想道德法律修养的基本方法,做到:坚持知行统一;注重科学思维;强化自我教育;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任课教师要按照本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并力求达到科学性、创新性、思想性、启发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三、课程教学方法和考试形式 坚持实践教学的知行合一,坚持科技活动为载体,坚持德育教学基地的开放渗透。 教学方法和方式灵活多样。主要采用理论讲授、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学术报告、影片展评、主题讨论、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参与体验、多媒体教学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等方法。 学习成绩评定应注重科学性、合理性。注意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平时成绩、卷面成绩、实践成绩等方面结合起来。成绩构成包括开卷考试、实践成绩、平时表现三方面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