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受水资源状态的制约;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保护与管理是维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证,也是维持社会进步、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作为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专业课,全面介绍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现代理论方法和工程要素。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全面深入了解国内外水资源状况、地球水量储存与循环方式,以及水量平衡和水资源利用状况; 2.系统学习和掌握水资源量与水资源质量评价基本概念、评价理论与方法; 3.全面学习和掌握与水资源利用有关的取水工程的类型与结构特征、布置原则、布置方式、使用范围和使用条件,以及水资源...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受水资源状态的制约;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保护与管理是维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证,也是维持社会进步、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作为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专业课,全面介绍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现代理论方法和工程要素。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全面深入了解国内外水资源状况、地球水量储存与循环方式,以及水量平衡和水资源利用状况; 2.系统学习和掌握水资源量与水资源质量评价基本概念、评价理论与方法; 3.全面学习和掌握与水资源利用有关的取水工程的类型与结构特征、布置原则、布置方式、使用范围和使用条件,以及水资源量计算,工程运行参数; 4.学习和掌握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需水量和供水量的计算与系统分析方法; 5.掌握和了解节水的指标体系、节水技术和节水措施,以及污水资源化的技术; 6.了解和掌握与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有关的基本概念、水环境评价与监测的方法、污染物在水环境迁移转化的现代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的理论与模型、污染员控制工程的类型、污染水源修复的技术与工程措施、法律法规体系。 三、教学方法和形式 教师讲课为主,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亲自去实地收集一些相关的资料。 四、理论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绪言 教学内容:水资源的基本含义、类型与特征,水资源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基本要求:了解水资源的基本含义,水资源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重点难点:水资源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第二章 水循环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教学内容:地球水量储存、循环与水量平衡;水资源的利用状况与趋势;中国水资源概况、特征与利用状况。 基本要求:了解地球水量储存、循环与水量平衡、中国水资源概况、特征与利用状况;熟悉水资源的利用状况与趋势。 重点难点:水资源的利用状况与趋势。 第三章 水资源量评价 教学内容:地表水资源量平价的指标、评价方法;地下水资源量分类、评价内容及评价原则、补给量和存储量的计算、允许开采量的评价模型。 基本要求:掌握地表水资源量平价的指标、评价方法;熟悉地下水资源量分类、评价内容及评价原则、补给量和存储量的计算、允许开采量的评价模型。 重点难点:地表水资源量平价的指标、评价方法。 第四章 供水资源水质评价 教学内容:水质指标与水质分类、评价标准体系、评价方法;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评价体系。 基本要求:熟悉水质指标与水质分类、评价标准体系、评价方法;了解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评价体系。 重点难点:水质指标与水质分类、评价标准体系、评价方法。 第五章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教学内容:供需平衡分析的原则和方法;平衡分析的原则和方法;计算分区和计算时段、典型年和水平年的确定、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计算;水资源系统的动态模拟分析。 基本要求:熟悉供需平衡分析的原则和方法、平衡分析的原则和方法;掌握平衡分析的典型年法;了解水资源系统的动态模拟分析。 重点难点:供需平衡分析的原则和方法、平衡分析的原则和方法。 第六章 取水工程 教学内容:泥沙运动与河床演变模式,取水位置的选择;取水构筑物分类、取水构筑物设计的原则;固定式、移动式、浮船式、山区浅水、河流取水构筑物特性、构造与设计;地下水源地的选择及其允许开采量的确定;管井、大口井、辐射井、构造、水利计算及设计的要点。 基本要求:熟悉取水位置的选择以及固定式、移动式、浮船式、山区浅水、河流取水构筑物特性、构造与设计;掌握取水构筑物设计的原则、地下水源地的选择及其允许开采量的确定;了解管井、大口井、辐射井、构造、水力计算及设计的要点。 重点难点:取水位置的选择以及固定式、移动式、浮船式、山区浅水、河流取水构筑物特性、构造与设计;取水构筑物设计的原则、地下水源地的选择及其允许开采量的确定。 第七章 节水理论与技术 教学内容:节水的含义、法规与管理;工业、城镇生活和农业节水指标体系与措施;污废水性质、分类,排放与利用现状,预测与利用规划、污水资源化技术; 基本要求:了解节水的含义、法规与管理;熟悉工业、城镇生活和农业节水指标体系与措施;污废水性质、分类,排放与利用现状,预测与利用规划。 重点难点:工业、城镇生活和农业节水指标体系与措施;污废水预测与利用规划、污水资源化技术。 第八章 水资源保护 教学内容:水资源保护的概念;水资源的主要问题;水资源污染的含义、污染的特征、污染源、污染物及污染途径;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迁移转化的物理、化学、生物作用;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污染水源的控制与修复的理论与技术;水质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体系。 基本要求:了解水资源保护的概念、水资源的主要问题、水资源污染的含义、污染的特征、污染源、污染物及污染途径;熟悉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迁移转化的物理、化学、生物作用;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污染水源的控制与修复的理论与技术。 重点难点: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迁移转化的物理、化学、生物作用;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污染水源的控制与修复的理论与技术。 五、学时分配 章次 内容 讲授学时 实验学时 总学时 第一章 绪言 1 1 第二章 水循环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1 1 第三章 水资源量评价 6 6 第四章 供水资源水质评价 2 2 第五章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4 4 第六章 取水工程 8 8 第七章 节水理论与技术 3 3 第八章 水资源保护 3 3 习题课 2 2 考核 2 2 合计 32 32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李广贺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