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 劳动经济学 开课院系 管理学院 教学模式 1、教学理念 坚持以培养人力资源管理学生胜任力为目的,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营造人力资源管理的职业情境,课堂与实训一体化,实现课堂职业化。同时创造条件将课程融入企业。构建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训练并重的教学模式。 2、教学设计 本课程教学强调工作任务驱动教学,教学情境设计,自主学习,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及过程评价,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坚持把职业核心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包括 (1)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的需要,统筹考虑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围绕劳动经济...
课程名 劳动经济学 开课院系 管理学院 教学模式 1、教学理念 坚持以培养人力资源管理学生胜任力为目的,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营造人力资源管理的职业情境,课堂与实训一体化,实现课堂职业化。同时创造条件将课程融入企业。构建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训练并重的教学模式。 2、教学设计 本课程教学强调工作任务驱动教学,教学情境设计,自主学习,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及过程评价,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坚持把职业核心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包括 (1)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的需要,统筹考虑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围绕劳动经济学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能力、劳动经济学问题处理能力、专项职能管理能力来设计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 以真实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组织教学,以项目进展引导知识扩展,按劳动经济学基础知识学习——劳动经济学能力训练制定能力训练层层展开。教、学、做相结合,以真实的工作任务组织实训教学,将教学内容置于真实的职业岗位实践情境中,体验式学习。以劳动经济实际问题为课程主线,以真实的劳动经济学案例为载体,以案例进展引导知识扩展,系统地介绍经典的劳动经济学理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互进行。如:劳动力再生产,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劳动就业,劳动力的宏观管理,劳动力的微观管理,工资,劳动保险中的经济问题,劳动效率等理论教学内容在模拟的企业背景下,通过教师边讲、学生边看边学边练边改来完成。 (2)、教学模式设计 依据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设计课程的教学,包括现场教学、项目驱动教学、工作任务驱动教学、体验式教学,进行了相关考试改革,重视课程过程性考核,重点强化技能考核加大技能考核的比重。 在本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中,采用了讲授、互动、讨论、项目教学、观看视频录像、教学案例、摸拟实战教学、课程大作业、实习参观、网上互动交流与课后答疑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课程教学的生动性、师生的互动性,启迪学生思维,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强化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学分数 3.5 考核方式 考试 课程概况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劳动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和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及其他专业经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也有一定的联系。 教学条件 教材使用与建设 (1)选用优秀教材:我们选用了杨河清主编的《劳动经济学》。该书在广泛吸收与借鉴经济学、劳动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及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对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系统阐述。该书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与原则,充分体现了理论性、实践性、学术性和前瞻性的特点。 (2)对照其他教学参考资料与研究成果,以取长补短(备有8种主要参考书,并提供了相应的电子版文本)。首先注重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结构性,目的是使学生明晰地建构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最一般的知识,并且养成进行严密的逻辑思考的习惯,以期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其次,把握时代特色。使教学内容与该学科及其相关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相结合,不断开拓和丰富学生的理论视野,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和科学研究水平。 扩充性资料的建设与使用 (1)自课程建设以来,购买了自改革开发到目前为止的劳动经济学方面的教材或著作50多部作为研究性学习资源、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研究用书。 (2)订阅了有关劳动经济学等方面的学术期刊,有利于及时把劳动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成果与本课程的教学结合起来,以提供丰富的教学案例。 实践性教学环境 (1)在有关企业建立课程教学实践基地,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教学实习、观摩、见习。 (2)与有关部门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有助于学生教育调研。 网络教学环境 (1)部分教学资源上网,包括教学大纲、教学笔记、教学日历、习题、课件、教学参考用书(电子版)、期刊网上下载的学术论文等,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学习。 (2)进行网上辅导与答疑,有利于个别辅导与教学。 (3)建立网上论坛,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 (4)学校为教师配备了电脑,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查阅信息、教学资料、进行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