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指研究一国经济的整体运行及政府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经济运行等宏观经济问题的社会科学。“宏观经济学”一词最早由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1933年提出,后来,1936年凯恩斯发表其成名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正式宣告了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凯恩斯因此而被成为宏观经济学之父。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是“国民收入”,因此,与微观经济学存在显著差异的是,宏观经济学关注的不是单个个体的福利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福利。因此,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和学习必须要有全局性的视野。从主要内容来看,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四大块:国民收入的核...
宏观经济学指研究一国经济的整体运行及政府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经济运行等宏观经济问题的社会科学。“宏观经济学”一词最早由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1933年提出,后来,1936年凯恩斯发表其成名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正式宣告了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凯恩斯因此而被成为宏观经济学之父。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是“国民收入”,因此,与微观经济学存在显著差异的是,宏观经济学关注的不是单个个体的福利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福利。因此,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和学习必须要有全局性的视野。从主要内容来看,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四大块:国民收入的核算、国民收入的决定、国民收入的波动、国民收入的调节。鉴于“国民收入”在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性,“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也称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 宏观经济学的最终目标是:寻找保持国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对策,即实现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增长。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政策制订者必须首先知道究竟那些变量会影响到国民收入的大小,然后,再制订政策来控制这些变量,以便促使国民收入的稳定增长。这两项内容构成了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